今年春节档,硬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是备受关注的热映大片之一,1月22日上映首日,便打破了32项纪录。片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太空电梯、宏大的世界观,以及细腻的情感描摹等,让这部长达173分钟的电影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赞誉。而与之同时出圈的,还有这部影片的诞生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该片90%的镜头在东方影都拍摄完成,再度创造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又一个里程碑。
“流浪地球”重回青岛
众所周知,青岛东方影都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诞生地。从拍第一部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拍第二部时的自我加压与精益求精,素来严苛的导演郭帆坦言之所以选择东方影都,是因为这里拥有着国内独一无二的电影工业硬实力与软服务。
(资料图片)
2021年10月,《流浪地球2》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银沙滩景区开机。导演郭帆重回故地,不由感慨道:“4年前,我们在这里拍摄了《流浪地球》的第一个镜头。复景的时候,我们看到当时拍的石头还在。”而与拍摄第一部影片时相比,东方影都的软硬件配置已明显提升,跨进了一个足以引领行业风潮的新境界。“东方影都有40个摄影棚,是全国最大的拍摄基地,所以像《流浪地球2》这一类的影片只能来这拍。第二次来这里,园区软硬件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对我而言,这里真的像家一样,我也是山东人,在东方影都拍摄也有感情了,包括我们住的地方都没有换过,住的还是原来那个房间。我觉得东方影都是个福地。”导演郭帆在接受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表示,“流浪地球”影片在拍摄期间得到了青岛各界力量的支持,“比如说在流亭机场拍摄,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很少有剧组能进到机场去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拍摄。”
如果说,为剧组所需提供“保驾护航”是东方影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那么硬核科技实力的不断升级也在助力着中国科幻大片再创“雄奇”:在《流浪地球2》正式开机的4个月前,郭帆的剧组团队就启用了东方影都新添置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这是拍摄《流浪地球》时还没有引进的一大利器。使用这一制作平台,剧组在开机前夕完成了整部影片的虚拟拍摄工作,开创了国内电影整片进行虚拟拍摄的先河。具体说来,就是制作团队在开机前运用数字技术对影片实际拍摄的整个过程进行一遍全面细致的虚拟化预演,然后根据预演效果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与修改。让《流浪地球2》的拍摄如虎添翼的影视虚拟化制作,不仅能兼容动作捕捉、面部捕捉等最前沿的拍摄技术,更实现了电影制作的剧本可视化与周期性量化,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投入。
《流浪地球2》郭帆导演与主演吴京拍摄现场。西海岸新区供图
据统计,《流浪地球2》超过90%的戏份都是在东方影都完成的。剧组使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17座专业摄影棚,置景面积多达5.8万平方米,同时利用东方影都园内的山脚空地,置景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另外,剧组还租用了东方影都的10个置景车间,用于片中服装道具的制作等。在影片的拍摄周期内,《流浪地球2》剧组有1189位常驻工作人员、22000位参演群众演员,使用的服装、道具达95000余件……正是这一系列数字背后的群策群力,共同铸就了中国科幻的又一个高地。
实力打造硬核科幻
硬核科技之外,东方影都打造的全产业链条影视供应商联盟也在助力着电影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在美术置景、道具、特效、水戏、虚拟拍摄等各个环节中,都有至少一支顶级团队的业务支持,如电影圈内闻名的希娜魔夫、三界影业、满天星、宝荣宝衣、末那众合、海好影视、永誉传媒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头部公司,都入驻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如此完备且高水准的业务团队,让许多老电影人深感欣慰且自豪。参演《流浪地球2》的老艺术家李雪健观看了剧组团队在东方影都制作的场景和道具后喟叹:“以前那些国外电影才有的,我们终于也有了!”
春节影院观众爆满。周洁 摄
《流浪地球2》中的“歼20”“黑鹰”战机以假乱真,其制作团队正是东方影都园区入驻企业——永誉传媒,其创始人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影视置景道具制作专家钟剑伟。“我们制作了一个1:1的‘歼20’战机道具,还制作了一个驾驶舱,所有的屏幕、操控设备都是按照真正的飞机工艺制作的。这次《流浪地球2》的整体制作工艺要求特别高,较第一部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我们的工匠对场景的细节反复打磨,力保完美。仅是人工打造的飞机铆钉就用了7万—8万个,还为战机配备了供弹车、供油车、液氮设备。整个制作周期达两个月。”钟剑伟介绍。在工艺上,钟剑伟团队采用了数控机械、3D打印技术等,因其工作室就在《流浪地球2》的片场之中,导演郭帆称之为“精加工车间”。钟剑伟表示:“我们为道具飞机打造了起落架、液压门,甚至专门采购了真正飞机使用的轮胎。剧组拍摄飞机底部时,不用再做CG特效。”道具飞机的真实性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一位供应商在片场看到了“黑鹰”战机,直到看到飞机内部,才发现是道具飞机,真实的效果让他赞叹不已。
东方影都万米摄影棚。资料图片
“影都制造”不胜枚举
“这次我们还在青岛流亭机场搭了一个太空电梯的外景。”钟剑伟透露,2021年8月团队开始入驻青岛流亭机场置景,仅用1个月的时间搭建完成这一外景,10月份投入拍摄。10月的青岛海边总是伴随着大风天气,钟剑伟在置景的过程中就考虑到了这点,“我们在搭建防爆墙的时候预制了一些通风口,甚至窗户都是可以通风的,避免了大风天气中置景不牢固的情况。我们的场景可以承受12级台风。”
诸如此类的“影都制造”,在《流浪地球2》中不胜枚举。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流浪地球”系列作品不仅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大片的代表作,是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代表作。“拍第一部时,很多道具需要使用手工木雕、拼贴等方式,像宇航服这样的道具根本无法量产。拍第二部时,数字建模、数字车床、3D打印、激光雕刻等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道具的快速大规模生产,就连宇航服都能很快做出20多件。”正是有了这些基础硬件和基础工业的支撑,才有了《流浪地球2》中丰富场景和震撼场面。就这一意义而言,东方影都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工业雄奇想象的践行地。
青岛发布编辑 |赵梦星
来源 |青岛早报
特别声明|本文由青岛发布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