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  精华推荐 >

观后感

2023-02-19 00:14:20 来源:哔哩哔哩


(资料图片)

今天刚看完这部动画,有人说它还没播完就被禁,有人说它是没有日美元素的中国动画。一部二十多年前的动画,放在2023年的今天,还极具教育意义,甚至与现在的时代仍有共鸣。明明时代与2000年相比,发生了如此如此大的变化,为何《小明和王猫》中展现的话题还是如此适用?不知道是2000年的北京教育思想的先进,还是23年后,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仍是如此,仍然逃不开这些个话题。

首先且当然要感慨的是《小明与王猫》中所展现的价值观。但这里我不想细谈,因为无论是学校减负政策,还是课外学习班,家长职业,说话不是朗诵,要听话还是要诚实,谎言的辩论,马戏团的小狗,学习方法,甚至最后一集谈到了死亡。这些话题,都是看了的人自然都明白且会思考的。

小明作为主角,罕见的不是典型的开朗的,乐观的,或者是调皮却古灵精怪的小男孩。一个8岁的二年级小学生,却意外的是个吐槽属性。我被小明的面瘫表情下的吐槽内心逗笑,我想我为什么感到意外就是因为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内心世界怎么会如此的丰富,老师和家长说一句,他吐槽一句。但后来一想,我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我难道会百分百认可且听从他们的话吗?我当然不会。所以小明这样不奇怪且不意外,只不过是有动画放到台面上了。

典型的家长,典型的同学,不典型的二年级小学生小明,这才是这部动画最有意思的地方。

我更想聊的是,动画的背景,原来这就是当时2000年的北京吗,2000年的北京,家家户户重视小学生的学习到了如此地步,只存在于小说中的少年宫,小明要上好多节课,我02年出生于山东农村,从小到大都是在村子里上,更不要说什么钢琴和跆拳道,一位英语老师教三个年级,我直到初中才明白了三单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意思。初中才到了镇上,但镇子上更多的是学习辅导班。小明第一集出现的时候在打电动,后面张伟在学电脑,弹钢琴,周娜在拉小提琴。虽然这是动画并非现实,但艺术一定是在现实的北京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的。小明的学校减负之后增加了很多课外活动班,我小学也有,但仅限于每周四的下午,有美术课,毛笔课,象棋课。虽然仅仅是学了皮毛,但却让我从此爱上了画画和书法,我不精通,但闲时仍会画画和写字。可见教育资源的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如果不是我周四会有那么一节素描课和毛笔课,我还会如此吗,我不知道。张伟二年级学电脑,小明开始对赛车感兴趣,天知道幼儿时期的爱好,往往会对整个人产生多大的影响。

小明放学之后,父母让他待在房间里学习,张伟也是在客厅写作业,周娜也是在阳台拉小提琴。我没见过小明除了跟王猫之外的其他朋友出门聊天玩耍过,甚至下楼闲逛。或许是我较真了,因为这部动画想更多展现学校和家庭教育,而不是一个小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但小明放学请家教,研究赛车,张伟放学学电脑,真的有时间去玩吗,真的有时间去接触大自然吗?2023年,城市化的今天,我早已远离了土地和田野,2000年的北京,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却唯独少了点泥土的气息。小明的欢笑可能是电动带来的,可能是王猫带来的,却唯独没有跟小伙伴追逐打闹带来的最原始,最纯真,最简单的快乐。

《小明和王猫》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我很喜欢,不仅仅是因为画风,更是因为它基于中国的现实,在批判,在否定,同时又极具教育价值。我希望这样的动画可以越来越多,我们都在喊国漫崛起,相对于大IP改编,或者基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我也很喜欢当代背景下的动画,一个城市,一个小学生,仅此而已。

看完之后,想说的好多,但又想不起来了。最后就用最后一集的标题结尾吧,人的一生是由一天天组成的,要充足的过好每一天。这很难很难,那就作为一个美好的愿景祝福大家吧!

(结尾:小明问王猫去哪儿,王猫说,去你喜欢去的地方。)

标签: 北京教育 小明和王猫 有时间去

国际
国内

要闻

健康

法制

体育